李扬:以金融科技推进普惠金融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IMI顾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李扬在论坛上表示,普惠金融是我们的方向;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的金融业也是基本方向;目前要扎扎实实地做数字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我不是从业人员,就有些观察。普惠肯定是下一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普惠因为要面对很多收入不太高,各方面处于劣势的人群,当然,就不能够有很高的利率,没法普惠。而且你比较容易触达他们。所以,普惠天然和金融科技相结合,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金融科技的发展,普惠还会原地踏步。我们知道,尤努斯被吹得很厉害,仔细看一看,也是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下也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我做过调查,数字普惠之前,中国有一些农村信用社和信用联社做得很好,其实比尤努斯做得好。海南农信社、联信社,他的基本经验,信贷员就是技术员,几乎含了金融的一切道理。海南的经济结构很单一,就是农产品(4.030, 0.04, 1.00%)和有点简单的工业,找的信贷员就是这方面的专家。项目的审查省了很多的成本,也是当地人,在收集信息,信用评级方面也有他的优势。浙江泰隆的一些银行,实际就是信用社,站在村头一看,什么都知道,现在变成很好的商业银行了,什么都知道,农民说,信贷员比我爹都知道我值多少钱。
毕竟这个事情挺难推广的,尤其当我们的目标说,让所有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人正当的金融服务需求都能得到合理满足的时候,不借助新的手段,降低成本,解决信用评级的问题。如果不介入的话,基本还停留在那样的水平上,这个意义上,数字微贷肯定是方向。
一说到数字微贷,前面又有个教训,互联网金融,大家还在说这个事儿。互联网金融,2013年有这个事儿,2014年写到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整顿,到现在还没整顿完。土话说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说不太清楚。互联网金融的窘境也让我们数字微贷发展蒙上了一点阴影。从技术上、体系上分析只能走这样的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点看法,我们做金融科技,一定要不忘初心,不能借这个名义干别的事儿,做大的发财梦。基于这个考虑,去年我们做了一个事,在所谓金融科技题目下有怎样一些科技,这样的科技手段怎样解决金融中的问题的,不能搞的都是科技公司,都是一帮搞科技的人,他并不太知道金融里要解决什么问题。大致分了5类技术,再看每一类技术分别在解决或和其他怎样共同解决金融问题。
第一类是数据,大数据,大家都把大数据和云计算混着讲,其实不应该混着讲,一定要搞清楚。数据,当然越多越好,这就与我们今天的题目有关,一定要数字化。我讲这个事情有体会,有很多数据如果不数字化,不经过专业部门的整理,其实是一堆垃圾,不可用的。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几乎所有的机构,首先要做的是个基础性工作,把现有的信息,以及今后可能遇到的信息数字化,只有数字化以后才可用,这是要投入的。
举个例子,我以前管过单位的数字化,有一天有个人跟我说,报纸上有个消息,我印象中是2014年,美国迄今为止把他现有所有的资料都数字化了。这对我的触动就非常大,美国肯定数字化走在我们前面。他到今天才完成,说明他始终不断在做这个事。我太有体会了,各种各样的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果不经过适当的技术整理的话,(相当于)一堆垃圾,可以说中国不具备大数据的优势,你有,没有经过整理,没有数字化是不可用的,必须要能够检索。
第二类是人工智能,包括对一些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算法,包括算力。现在中央开始说,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于是我们就回头看中国人工智能如何。同样三个因素,中国只有一个因素有可能和世界发达水平相提并论,就是算力还可以,有银河、天河,算力很快。但算法落后,因为你的科学不发达,数据很多但不可用。
第三类是互联网,互联网以及物联网,让数字在第一线起作用,必须所有东西连起来,人和物联,物物相连,只有在数字化基础上是一样的才能连,才能有供应链金融等,说的很漂亮的东西,没有这些基础性工作其实是做不到的。
第四类是分布式计算,包括现在炒得很热的区块链,我不是专家,就观察,很多人带着学生搞区块链,我说干嘛?造币、发财。区块链是个基础技术,在上面可以延伸出很多的技术,这些技术用于金融,不可更改的帐本,保密、信用的记录和评级方面可以由用处。但在我们这儿造币,只是它的用途之一,这也是有问题的。
第五类是安全技术,比如人脸识别,金融与科技关联在一起的。科技是什么,金融是什么?金融和科技如何融合,如何之眼花缭乱的技术真正进入社会生活,进入物的生活,那是物;现在进入人,要搭建桥梁。李总是服务提供商,这都是需要的,但对我们改造金融体系,使得它能够普惠还有大量的工作做。我们现在这么浮躁,都不想干基础性的事情,就想明天马上造一个币挣多少钱,这恐怕是不利的。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普惠金融肯定是我们的方向;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的金融业也是基本方向;现在要扎扎实实地做数字化。谢谢!
编辑 李佳璇 王钰彬
来源 新浪财经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王忠民:金融数字化场景革命链接企业未来
推荐 | 潘光伟:上市银行高质量发展需顺应六大趋势
视点 | 吴志峰: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的一般理论
海外之声 | 创新如何提升金融包容性(中英双语)
海外之声 | 首次代币发行的风险:吸引机构投资者需要监管协调(中英双语)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